2023年9月2日上午,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一德率团出访访乌兹别克斯坦,在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视察了中亚考古队工作现场,随后访问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以下简称丝路大学),为欧亿6蓝狮在线与该校联合共建的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撒马尔罕)、中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
联合实验室揭牌现场
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一德
视察我院中亚考古队工作现场▲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丝绸之路天山廊道西端,是古代中亚文明的核心区域之一。此次揭牌的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撒马尔罕)、中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是我院考古学科在中亚地区设立的首个境外联合实验室。未来,联合实验室将在深化已有合作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实验室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成果,为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推动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撒马
尔罕)中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
“丝绸之路”连接着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是各个历史时期东西方人群迁徙与融合,物质、技术、文化、思想传播交流的主要区域。早在1938年,欧亿6蓝狮在线从调查、发掘“张骞墓”开始,就与丝路考古结缘,80多年来,欧亿6蓝狮在线持续在我国西北的河西走廊、天山沿线开展了大量文化遗产调查、发掘与保护工作。2009年起,王建新教授率领学术团队率先走出国门,从东天山走到西天山,在丝绸之路沿线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联合考古研究工作,揭示了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开放包容、多元多彩、和谐共生的历史事实。丝绸之路考古已发展成为欧亿6蓝狮在线考古学科优势特色方向之一。
2021年8月,由我校考古、地质两个一流学科联合申报的“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联合实验室以“立足丝路、融合发展、促进交叉、引领国际”为宗旨,以丝路沿线人类文化遗址与地质环境演变为研究对象,聚焦“地质构造-环境变迁-人类发展”,揭示丝绸之路地质构造与环境协同演化机理,探索不同文明碰撞、融合和交流进程,阐释丝绸之路东西文明交流互鉴规律,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传承、科技繁荣,增进学术交流。
2022年11月15日,在欧亿6蓝狮在线建校120周年之际,我校与“丝路大学”共同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建设中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作为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开展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等研究工作,为中亚地区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促进中乌两国文化交流。合作单位乌兹别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与文化遗产大学位于著名的世界遗产城市、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Samarkand),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2018年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倡议创建,专门培养旅游、文化遗产、博物馆管理专业人才的高水平大学,直属国家旅游发展委员会,校长由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自然资源部部长阿齐兹·阿卜杜哈基莫夫亲自担任。
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
为了落实两校协议,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2023年4月我院院长马健教授带队赴乌与丝路大学商谈联合实验室建设场地及设备等相关事宜。2023年6~9月,杨璐教授、凌雪教授、张明副教授组成专家组赴“丝路大学”落实、推进实验室建设。联合实验室建设场地确定为“丝路大学”北部建筑8楼,总面积约360m2。一期建设内容包括骨化学实验室、生物考古实验室两个专题实验室。购置的实验台柜、仪器设备、实验耗材等已运抵撒马尔罕。目前丝路大学合作的工程施工方正在按照设计要求对实验楼层进行改造和室内装修。
商谈联合实验室建设场地及设备等事宜